刷脸支付发展太快

发布日期 :2023-12-25 09:32 编号:5785879 发布IP:36.24.138.121
供货厂家
杭州微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  
报价
电议
发货时间
3 天内
联系人
华经理(先生)
电话
13386531520
手机
13386531520
询价邮件
292336735@qq.com
区域
萧山系统软件
地址
杭州微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让卖家联系我
详细介绍
手机版链接:https://m.trustexporter.com/cz5785879.htm
     过去一年,移动支付行业再次经历了一场「神仙打架」。尽管二维码市场饱和,补贴大战退潮,但以刷脸支付为代表的新战争接力打响。
 
    10月31日,银联商务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刷脸付产品——蓝鲸,该产品支持银联刷脸付和微信刷脸付的聚合。这也是继蚂蚁金服的「蜻蜓」、微信支付的「青蛙」之后,又一个加入战场的刷脸支付产品。
 
    如果以去8月底蚂蚁金服宣布刷脸支付商业化作为起点,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紧接着强势布局,延续「三国杀」的格局,甚至「聚合」产品已经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一众产业链上下游上的公司迅速崛起——从硬件制造到系统操作,从投放终端到推广代理都蓄势待发。京东、苏宁、拉卡拉等第二梯队也迅速跃跃欲试,企图在这个全新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对于这个历史并不算长的行业而言,新技术能够带来颠覆总是不可低估的,毕竟二维码在一夜间颠覆NFC的多年布局,也不过就发生在几年前。
 
    或许也正因如此,「快」成为了这个行业最为标志性的特点,也透露出整个市场的焦虑。
    1、推广竞速
 
    刷脸支付发展速度之快,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硬件终端的迭代。
 
    以蚂蚁金服为例,2018年12月,蚂蚁金服首次推出刷脸支付产品「蜻蜓」一代,四个月后蜻蜓二代问世,到今年9月,新一代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2款新「蜻蜓」——蜻蜓Plus一体机与蜻蜓Extension分体机全面进入市场。
 
    微信支付虽然比蚂蚁金服起步稍晚,但是迭代频率却不遑多让。今年3月,微信支付在服务商大会上首次展示了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青蛙」,5个月后,微信支付正式发布搭载扫码器、双面屏的「微信青蛙Pro」。
 
    相比之下,银联虽然看起来起步最晚,在10月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才全面推出「刷脸付」,但是推广之初就联合了六大行等60余家机构,且随后就发布了前述聚合产品「鲸鱼」。
 
    快速的产品迭代和进化,只是巨头们抢夺市场、拓展B端商户、占领C端用户心智的一个缩影而已。作为二维码支付之后,移动支付领域的新产品,其推广和发展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逻辑,毕竟支付始终是需要一个B端与C端联动、相互协同的领域。
 
    从这个角度看,刷脸支付产品体验的优化,从手机二维码到人脸识别,从掏出手机扫一扫到不需要手机和APP,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从B端来看,硬件升级如果成本过高、需要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成本过大,升级的动力不足,就会影响产品的发展。
 
    而前述一系列快速的产品迭代,包括伴随着硬件升级推出的能力开放、服务商激励措施,无非都是为了解决B端投入的「动力」问题。
 
    仍然以蚂蚁金服的「蜻蜓」为例,公开信息显示,过去一年「蜻蜓」单个机具的市场价格从最初的2688元下降至1699元。同期,市场补贴从最初的30亿追加至无上限,针对不同类型终端,单个设备最高可以获得1600元-4800元不等的奖励,而此前单个设备的补贴上限是1200元。

我们的其他产品
您可能喜欢
在线支付扫码、无卡支付无卡支付支付牌照车载支付支付技术互联网支付
 
相关支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