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的采集和标本制作 标本 雨林教育

发布日期 :2021-01-21 12:25 编号:7088231 发布IP:123.58.44.103
供货厂家
河南雨林教育工程有限公司业务部  
报价
电议
联系人
梁艳丽(女士)
电话
0373-3591185
手机
13525069800
询价邮件
3041754993@qq.com
区域
新乡教学管理软件
地址
新乡市红旗区工业园道清路8号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让卖家联系我
详细介绍
手机版链接:https://m.trustexporter.com/cz7088231.htm

大自然,昆虫是花粉传播媒介,李利珍夫妇的"媒人"也正是小虫。30多年前,李利珍考入山西农大植物保护系,结识了同班同学赵梅君,他们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害虫。两人双双毕业留校,从教多年后赶上"留学",相继赴日攻读硕博。虫鸣的季节,逢上周末,他们骑着摩托车,到学校周边的山林中采集昆虫样本。学成后,两人又双双归国,先后调入上师大。

他俩的宝贝虫子都是 "鞘翅目隐翅虫科"的。相比灵长目人科、食肉目猫科,节肢动物的采集和标本制作,"鞘翅目隐翅虫科"似乎很冷僻。李利珍说:"鞘翅目就是甲虫,而隐翅虫与瓢虫、金龟子、天牛等并列,都是属于甲虫的各科。"他多少有些自豪地说,"这个世界上,人类已知动物约150万种,其中昆虫多达100万种,其中甲虫占到33万种,其中隐翅虫就有五六万种。"可以说,隐翅虫是地球上的一个科。

在师大园第一教学楼顶楼,他们实验室库房,仿佛一座昆虫博物馆。桌上、橱里以及橱顶,都叠放着带玻璃盖的标本盒。盒子侧面,用标记笔写下序号,已达4位数。粗略统计,这个"环境昆虫学实验室"保存了10万只隐翅虫标本,乃全国"馆藏"。每一种隐翅虫的标本,都经野外采集、灭活防腐,再经显微镜下测量、拍摄、解剖等,连虫子尾部生殖组织有几根毛都记录在案。人虫共处一室,"虫媒现象"在李利珍夫妇实验室十几名学生中传播开来。

李利珍笑着说,他的博士大弟子、二弟子留校任教,都与当年的实验室"室友"成了家,在读的博士生殷子为也是"夫妻档",其他已毕业离校的同学还有好几对。"他们总是悄悄地,一开始不让人知道,后来才告诉我们。"

然而,野外考察绝非浪漫的事,原生动物的采集和标本制作,李利珍就遭到隐翅虫毒手。一次他在溪边点着夜灯,招来小虫飞进了脖领间,他下意识地扑打了一下,没想到竟是最熟悉的隐翅虫--这下糟了!这种红绿相间的隐翅虫,不足1厘米长,体液带毒,被打后在皮肤上留下一道红印。一两天后,引发皮炎,感觉火烧一般。过了半月,伤处变黑,才逐渐恢复。

他捋起裤脚管,在袜口周边,白净的皮肤上还隐约可见好些小斑。那次是去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李利珍一失足踩进了马蜂窝,一只脚上顿时被叮上一二十只马蜂。尽管隔着长袜子,脚踝上方仍迅速肿起,就像打了绑腿。深山老林里,得开一天车才能送医,李利珍只能咬咬牙,"等腿麻了,就没啥感觉了"。幸好只是小马蜂,没让他送命。

几次三番受伤,却仍不怕虫咬,哪里"原始"去哪里。长白山地下森林,最令李利珍兴奋。那里枯叶及膝,像踩在雪地里。他告诫身边3名师生,若离开栈道百米,务必及时回到栈道。自己却只身带着采集工具,一网一网地筛落叶,一时兴起,他深入林中,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栈道了。李利珍只得孤注一掷,朝一个方向死命地走。尽管实际上走错了方向,但他最终幸运地在落日时回到同伴身边。

经年累积,李利珍夫妇及学生们忠实记录下这个"多彩的昆虫世界",他们主编出版了同名生态图集,披露600种昆虫在原始环境下的生活照。每一幅都是扛着沉重的微距摄影器材,静静守候多时才拍下的。这部饱含冒险精神和科学审美的大书,与众多科研成果一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不止一个人问过这对"昆虫伉俪":研究这些小虫子有什么用吗?""有用"只是最后一步。"李利珍语气坦然,带着远见。[1]

李利珍桌上并排着两台电脑显示屏,两屏窗口可以左右拖移,全是长长的电子表格,"词条"是拉丁文打头的。原来,他和夫人正在主编13卷本《中国甲虫名录》的"隐翅虫科"一卷,全国隐翅虫共有3000多种,生物资源信息是海量的。从硕士生期间发现4个新种算起,李利珍夫妇已发现330多个从未在国际上报道的新物种,占中国种十分之一,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在那些标本盒中,每根标本针的底下都插着一张小纸片,类似"出生牌"。如果标牌是红色的,就代表这具标本是被报道的新种,且独此一件物证。李利珍不无遗憾地说,从前中国昆虫学家研究国内新种,不得不去海外博物馆讨要"红牌标本",因为老外从19世纪起就来华搜集虫种。

"昆虫伉俪"每每端详这些"红牌"小虫,就爱不释手。他们说,隐翅虫潜在的用处或许不少,比如它们食肉,飞行速度快,可捕小害虫;它们也食腐,可分解动植物残体,成为循环界"清道夫"。最近,校内其他课题组发现隐翅虫以毒攻毒,能用于皮肤溃疡等。折叠在甲壳内的"隐形翅膀",终会展开。







兽类标本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网捕  

网捕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方法,进行网捕的工具是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另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捕到昆虫后,应及时取出装进毒瓶。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扫捕  

上述网捕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才用捕网采集,而扫捕时则不一定要看到要捉的对象。扫捕的工具是扫网。用扫网扫捕昆虫是采集途中的主要采集方法,可以在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用扫网捕到的昆虫不但种类,体多,一网可得十、数百个小型昆虫,而且时常扫捕到非常珍贵的稀有标本。扫捕时由于反复在植物上网扫,所以扫到的不仅有昆虫,而且还会有植物的叶、花、果实,就需要进行挑选,挑选时好用趋光分虫器进行。当扫捕一段时间后,打开网底,将扫集物倒入随身携带的容器内,脊椎动物整体浸制标本制作,如果网底装有塑料瓶,则在瓶内装满扫集物时取下换。返回住地后,将上述容器或塑料瓶中的扫集物倒入趋光分虫器中将虫分开,达到挑选目的。如果没有趋光分虫器,可将扫网中的扫集物直接倒入毒瓶,等虫被熏杀后,再倒在白纸上或白磁盘中进行挑选。


干制标本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艺。它需要学科基础知识、干制标本基本技能和造形艺术素养三者相结合。首先,科学性是干制标本应具有的首要特性。每件干制标本,应当保持动物植物个体或部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还要体现该种动物的生态习性。因此,要通晓物种的分类学基本知识,标本,了解动物的骨骼、肌肉、植物内部组织的基本知识,还需要了解其生活习性,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原生动物的采集和标本制作-标本-雨林教育(查看)由河南雨林教育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河南雨林教育工程有限公司是从事“教学挂图,生物切片,标本模型,篮球,足球,排球。”的企业,公司秉承“诚信经营,用心服务”的理念,为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欢迎来电咨询!联系人:原女士。


我们的其他产品
您可能喜欢
动物尸体焚烧炉动物焚烧炉水晶动物动物动物提取物动物胶动物油过滤设备
 
相关动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