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兴机场刷脸登机”和“照片破解丰巢快递柜”登上热搜,虽然都是“刷脸”典型应用场景,且均能给用户带来便利体验,但结果却天壤之别。前者可谓行业应用创新,而后者则沦为笑谈,其中关键在于前者是安全性出色的3D人脸识别技术,而后者则仅为2D采集。

无端、无感、无缝,这三大优势让人回归万物本源,并成为引爆刷脸支付市场的三个关键。3D传感技术所具备的便捷和安全两大特性,令刷脸成为引领支付行业变革的核心。
高速发展中的“刷脸”科技
相对于已经熟悉的二维码支付,一些民众对于刷脸支付是否安全表示担忧。蚂蚁金服算法专家李亮表示,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智能算法与风控体系综合保证准确性和安全性,目前识别的准确率为99.99%。而扫码极易植入木马和钓鱼软件,反而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
正因为面部识别技术更加高效和安全,因此成为全球众多科技巨头们近年来的主攻研发方向,并衍生了不同的技术流派。加速实现刷脸普及的关键在于3D传感技术,即通过机器识别和AI算法对人脸或物体的3D立体深度信息采集,以及相关软硬件配套解决方案。
3D结构光和TOF飞行时间法是目前两大主流3D传感技术,它们均基于主动光线投射原理实现采集物体3D深度信息。不同的是,3D结构光在相对较近的距离可获得更高的检测精度,并且功耗要比TOF低,其人脸识别算法难易适中,因此非常适合刷脸支付应用场景。